2010年6月11日 星期五

IP分享器 與 Router(路由器)的迷思

IP分享器要怎麼選?市面五花八門的產品中,那一台才可以滿足您的需要?Session數爆多的就一定好?原廠測定Smartbit或FTP值達99M就是讚?面對市面上產品的眾多行銷技倆,讓我們為你一一分析一下~



行銷手法1:
把IP分享器(IP Sharing或Boardband Gateway)稱為路由器(Router)



就算一般不是太了解網路的用家,還是可能有聽過Cisco(思科)的大名,一般的印象是Cisco=Router!而且Cisco的路由器都是天價!



一般使用者根本就不太可能去買來個人使用。但是不知道從那一天開始,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把功能簡單的IP分享器,慢慢改稱為路由器,筆者也不知道是有那家廠商先開始這樣叫,還是使用者這樣叫習慣後,廠商把IP分享器改稱為路由器(因為你不改,人家改,那你有可能就會失去市場了)。這種"叫錯"的習慣已在全世界"風行"甚久了(甚麼連本站都有時候會稱IP分享器為路由器 )其實,一般家用的IP分享器根本就沒有路由(Routing)的功能,最多是有個靜態路由(Static Route/Policy Route)就很了不起了,筆者甚至還看過某些廠商把靜態路由寫成RIP Route(動態路由協定的一種),考CCNA的人就一定會遇到RIP跟OSPF路由了。事實是這樣,IP分享器之所以叫IP分享器,就是因為它具有一堆電腦共享一個public IP上網的功能,而這個功能其實就叫"NAT"(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)。所有Cisco的路由器或PIX防火牆,其實都有這個功能,的確可以把一台真的路由器拿來當IP分享器用,就像筆者以前服務過的一家公司,就是用Cisco 1605R當公司上網的分享器,用起來可是穩的不得了,一年多以來都沒有重開過,一直在默默的工作



路由器真正的功能,是充當不同網段,不同路由協定(protocal)間的通訊員,透過網路上眾多的路由器一起同心協力,才可以讓我們把資料傳到想傳送的目的地



路由器就像郵政局一樣,你今天想寄個信給美國的朋友,寫了個美國的地址,台灣當地的郵政局是完全不知道你的那個地址是在美國哪裡,但是它知道一件事,就是往美國的郵政總局送過去,因為它相信美國的郵政總局會知道,所以你的信就這樣到了美國的郵政總局,美國的郵政總局再把信分送到州的郵政局,再到地方的郵政局,最後再到地址附近的區郵局,最後你寄的信就終於到了對方(目的地)的手裡了!而在真實的網路中,只不過你寄的不是信,而是上網在傳的資料,而對方的地址變成了IP位置,你的ISP中的Router就會一步一步的根據上面的流程,把你傳的東西轉喔轉,轉到美國的ISP,再一步一步轉下去,最後到了對方上網的ISP中的路由器中,最後終於被"路由"到目的地~ 這就是路由器真正的功能! 現在大家應該就可以明白路由器跟IP分享器的差別了吧~

接下來,根據本站的統計,使用者也相當的重視一些附加的進階功能如VPN、QoS、P2P管控等,這些功能當然是有比沒有好,但通常也是功能越多,價格就越貴,其實只要依據自己的需求而選購就可以了



行銷手法2:
有一小部份小廠商,會魚目混珠,拿一些專有名詞來"虎"使用者,例如說VPN穿透(或VPN通透),有些廠商會在外盒包裝上寫"支援VPN",一般不太了解的人還可能以為可以用它來當VPN伺服器或跟別台建立VPN連線呢~ 另外一個常被魚目混珠的功能就是QoS功能,這個功能可大可小,筆者看過最扯的就是包裝上說有類似QoS的功能,其實則是指無線的WMM功能,NAT的部份是完全沒有任何QoS的功能。另外有部份廠商的QoS功能也是"黑箱作業",也就是說只有這個功能的開跟關可以選,完全無法設定,有效沒效也很難去做驗證。不過通常有提供詳細QoS設定的機種,價值都是比較高,有些也已經不算是一般家用的等級了!所以大家不要看到外盒上寫一堆專有名詞就覺得功能很多,這些都很有可能是廠商的行銷手法而已,比較好的方法是多上網找找其他使用者對你想要買的那台的IP分享器的使用心得後再決定是不是要買下去。另外,廠商的服務態度也是建議大家考慮的,您可以順便看看其他的使用者怎麼說,因為有個別廠商是"只知道要賣",空有0800的技術支援電話,但服務態度卻是非常的"沒誠意"!


行銷手法3:
某家IP分享器的session(連線)數比較大就是比較好!這...基本上是沒錯,但是筆者覺得這可不見得可以反映一台IP分享器的好壞。原因有3點︰

1. 通常只要IP分享器所使用的RAM越多或越大,它所能支援的最高session(連線)數自然就會越大,這跟廠商的技術能力一點關係都沒有!反而是在同樣的RAM下,某些廠商的session就是會比別家大一點,這就可以看出廠商微調的技術能力了(當然前提是沒有在規格上"灌水")

2. Session數大只是代表同一時間內可以建立及維持的連線數比較多而已,除非真的是多人使用的環境(如宿網,社區網路,公司使用等等),否則個人使用的話,就算某台IP分享器說可以到2萬個session,你也用不光。更甚者,筆者發現在同樣的環境中,不同廠牌的IP分享器可以報出相差非常大的"已使用session數",同一條ADSL,同一台電腦,下載同樣的BT+eMule,某一台IP分享器顯示出的session數...最高有到7千多,而另一家IP分享器卻從來沒有顯示超過2千(2家的session都是支援到1萬以上)。所以這個"session"數,筆者覺得是各家在玩各家的,session大的IP分享器有可能使用起來也會比別家消耗更多的session~

3. 穩定比"session數"大更重要。試想想看,你玩到一半的網路遊戲,突然掛掉了,因為你的IP分享器自己重開或死當在那邊,這樣的一台2萬session數的IP分享器,你想用嗎?基本上現在市面上的IP分享器分3種形態,一是session滿了或來不及處理連線要求時,就死當在那邊,等你手動去重開。這種可以說是最糟糕的,因為這很明顯就是廠商的code沒有寫好,一般正常是session滿了是不會馬上就死掉的~ 第二種型態的IP分享器就是在某些特定情況下,會自己自動重開"自救",這種IP分享器至少已比第一種的IP分享器好,因為(例如)社區網路中,掛掉的分享器可能要等負責的人來重開,有時候可能還會等不到人說... 雖然這樣就不會背上一直當機的罪名,但是這種IP分享器的缺點也很明顯,就是有機會影響上網的品質,例如網路遊戲被中斷,原本已登入的網站被登出,網路交易到一半出現問題等情況。最後第三種的IP分享器就是非常的穩定,不會自己重開,也不會死當在那等你去重開,一般這種IP分享器都會比較貴,但是也有一些便宜的產品也做得不錯,他們有些 session少到不能見人,但是對處理session就是有一套,再怎麼玩P2P還是可以正常上網,也不會重開,也不會當掉!筆者個人是覺得 session大小只有參考價值(當然使用者多的環境還是一定要找大session數的產品),因為處理session的能力才是王道!空有2萬 session但是到滿了就掛掉,那是跟廢物沒有2樣,而真正好的設備是會在建立,維持,刪除,保留session上面有專門的技術,從而造就 session不多但是玩不死的能耐!
(下圖為某家廠商的NAT的session表)



行銷手法4:
外觀設計非常引人注目,但這種產品(不是全部)很有可能是金玉其外,敗絮其中,不過說回來...以外表去吸引使用者可以說是千古不變的好招,因為就算不能用,也能看,買回去擺著看也會爽,但是大家應該清楚外觀跟該台IP分享器的好壞是沒有直接關係的~
(以下是一些外觀設計都很不錯的產品)

1 則留言:

螺絲釘 提到...

那...有沒有建議的品牌?